裝修建材在選材的過程中,經常會出現一些大家并沒聽說過的名詞。比如瓷磚市場上的“半瓷磚”“全瓷磚”“拋光磚”等等。一般來說,瓷磚的分類有三種。一種是按照吸水率來分,分為瓷磚、半瓷磚、陶磚;另一種是按照瓷磚表面處理工藝來分,分為拋光磚、拋釉磚、通體磚等。還有一種是按照造型分的,分為啞光磚、仿古磚等等。
通過造型分類
多數瓷磚的表面都是光滑、平整的,如果不是這樣的造型,則會給瓷磚重新起一個名字。比如表面具有顆粒感的瓷磚,就被叫做“啞光磚”;表面有許多縫隙做裝飾的,就叫“馬賽克磚”等等。在使用造型磚的時候,需要注意兩點:
1、造型磚只適合作為造型少量使用,全屋都貼這種造型磚,就會顯得雜亂,所以不建議這樣用。
2、造型磚的價格主要由設計費用構成,性價比相對來說比較低,特別是新出的造型磚。
通過吸水率分類
吸水率的測試是在瓷磚的背面注入一些水分,這樣水分就可以滲入到瓷磚的背部,水會慢慢的滲入到瓷磚的內部,這樣的滲水測試就是所謂的吸水率,不僅僅是因為吸水量的多少來判斷瓷磚的質量,最重要的是了解瓷磚的密度及維度,瓷磚的密度——瓷磚密度越高,吸水率就越低。這樣的瓷磚在硬度上更大,但是鋪貼難度更大。
瓷磚的吸水率可以分為0.5%以下、0.5%到3%、3%到6%、6%到10%、10%以上這五類,分別叫做瓷磚、炻瓷磚、細炻磚、炻磚、陶磚。這個數據是國標中的分類,但是在銷售瓷磚的過程中,往往把炻瓷磚、細炻磚、炻磚(也就是吸水率0.5%到10%之間的瓷磚)統稱為“半瓷磚”。
瓷磚的吸水率是由生產工藝和原材料決定的,吸水率越低,成本也就越高,售價自然也就越貴。家庭用戶使用,一般普通地面磚選擇半瓷磚;廚衛等有地漏的房間地面選擇瓷磚;墻面磚鋪貼難度大、承重需求小,選擇陶磚就夠了。
通過表面處理工藝分類
原材料直接壓制成磚,表面不經過任何處理的,就被稱為通體磚;經過打磨處理后,表面顯得光滑的,稱為拋光磚;在表面鍍上一層膜的,就是釉面磚,或者叫拋釉磚。
不同于吸水率分類上的“低吸水率一定貴、一定好”,瓷磚的表面處理工藝沒有好壞之分。除了外觀上的不同以外,每類瓷磚都可以做到很好,也可以做到很差——主要看處理工藝如何。
唯一需要照顧到的,是通體磚:通體磚的表面未經處理,所以表面的水漬比較容易滲進瓷磚內部。特別是帶顏色的液體,一旦滲入內部,就永遠都擦不掉了。